本科全程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03浏览次数:163

劳动关系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2009年制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知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关系协调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坚持坚持精品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依托我校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优势,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内容,逐步形成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专业特色。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毕业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劳动政策与法规。

3、通晓劳动关系稳定协调与劳动争议预防、调处的机制、程序和方法。

4、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技能。

5、了解本学科理论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在科研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劳动关系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本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主干学科为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公共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原理、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工会组织与管理、集体合同与集体谈判、员工参与管理、劳工政策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办法》(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全程教学计划表全程培养方案

2009年制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知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依托我校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优势,以社会保障和劳动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基本理论,熟悉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

3、通晓劳动关系协调、收入分配、员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各项制度和方法。

4、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技能。

5、了解本学科理论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在科研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公共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保险学、金融学、财政学、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精算、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保障争议处理、医疗保险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办法》(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行政协调以及秘书、档案、人事管理等工作和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熟练掌握管理学原理与实践,跨经济学与法学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3.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动作方式和基本规律;

4.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三、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制度史、行政思想史、政府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监察概论、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办法》(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城市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能,能够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城市发展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特色是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具有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并致力于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专业基础素质,而且强调对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具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和管理特点,能够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数量分析技术等工具独立分析、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诸问题;

2.具备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处理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3.掌握城市规划、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管理、城市科技文化事务管理、城市社区与物业管理等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技能;

4.熟悉我国有关城市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

5.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且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能进行初步的对外交流;

6. 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和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管理学、经济学、法学

主要课程: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国外城市管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管理、城市管理案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区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城市管理法规研究、公共政策学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办法》(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沟通协调、信息传播、调查评估、危机处理、形象管理等工作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综合学科的优势,结合我校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与研究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以公共管理为核心的跨经济与法学学科,突出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能力;

3.了解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运行方式和基本规律;

4.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三、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学、政府经济学、社区管理、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组织形象设计、市政学、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办法》(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