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警示暨学位法培训大会

时间:2024-11-15浏览: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11月15日,公共管理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警示暨学位法培训大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荣以“坚守教育初心,涵养高尚师德”为主题作专题报告,并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进行专题解读,学院各导师组组长、教师代表等30余人参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田进主持。

一、明方向: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会议伊始,王建荣书记从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出发,深入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研究生导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责任。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先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结合学院实际,王书记剖析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他提到,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和学术环境复杂化,个别导师存在重科研轻育人、责任意识淡化、师生沟通不畅等问题,亟需通过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加以纠偏。“导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学术品格,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以案明纪,筑牢底线意识,涵养师者风范。”他强调。

二、敲警钟:典型案例剖析与制度规范解读

在警示教育环节,王书记通过剖析近年来高校领域曝光的师德失范案例,警示全体导师引以为戒。例如,某高校导师因学术不端、压榨学生被撤销资格,某教师因不当言行引发舆论风波等。他逐一点评案例背后的思想根源,指出“师德问题看似偶发,实则反映出个别教师理想信念动摇、育人意识淡薄,需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

    三、强根基:贯彻落实《学位法》 严把学位质量关

作为会议的重要环节,田进副院长专题传达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核心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部署落实举措。他重点解读了《学位法》中关于“学位授予质量保障”“导师责任制度”等内容,强调:“《学位法》进一步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导师全过程参与学位论文指导、严格学术标准、杜绝‘放水’现象。”

四、践承诺:导师代表表态与师生共育倡议

会上,行政管理专业导师组组长李明强教授作为代表发言。他结合自身30年从教经历,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导师不仅是学术导师,更是人生导师。我们要主动倾听学生诉求,尊重学生人格,在科研指导中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张明呼吁全体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新增博士生导师曾益表示:“《学位法》的学习让我更加明晰了责任边界,我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既要严谨治学,更要用心关爱学生。”

公共管理学院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此次专题教育大会既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次行动动员。学院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导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