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玥)9月27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医疗保险研究所协办的第二届数字民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晓南湖畔顺利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祖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广科及党委书记王建荣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云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150余位师生参与本次盛会。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广科教授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祖武代表学校致辞,向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申祖武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提速,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数字化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以智慧养老、数字医保为代表的数字民生治理,是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路径。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为数字民生治理实践提供根本遵循。
主旨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利军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主持。
主旨论坛上半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以《AI for community:爱在社区的探索和实践》为题做主旨发言,他通过实践案例详解了“AI for community”社区治理人工智能系统应运而生的内在逻辑,问题智能识别、解决方案生成与反馈优化的路径。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春根教授以《AGI赋能居家养老:可行性、技术图景与发展思路》为题做主旨发言,李教授指出,AGI将超越当前“自动化”或“单一任务”的弱人工智能,通过其全面的认知、理解和决策能力,成为居家养老的“终极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范式转移。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和荣教授以《数字人与机器人:人类养老的解放和束缚》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深入剖析了数字人与机器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在带来劳动替代率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暗含隐形的人文风险与安全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金大卫教授以《数智基座赋能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详解信息工程学院的战略发展地图,探讨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改革方向。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以《增强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包容性》为题做主旨发言,他从现有制度的刚性壁垒出发,探讨了非就业群体参保和权益保障问题,探讨了社保制度的包容性、顶层设计及其适配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主旨论坛下半场,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二锋以《医疗保障改革的数智化建设思考》为题做主旨演讲,他通过梳理中央政策文件、当前面临的问题等,深入探讨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如何系统性、前瞻性地推进“数智化”建设,以数据驱动和智能技术赋能医保治理现代化。他认为,数智化已经不再是医保系统的辅助工具,而是已经成为驱动其迈向精准、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核心引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郑雄飞教授以《智慧养老服务的制度建构与实践理性研究》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深入解析在面临结构性脱嵌、新战略、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优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增文教授以《职业伤害险的数智逻辑与政策建构》为题做主旨发言,他深入探讨了新业态孕育的新从业人员,系统阐述了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缺位问题,并提出职业伤害保障的政策建构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郭瑜教授以《合作治理的秩序逻辑——基于北京市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的案例研究》为题做主旨发言,她以一个具象而又复杂的现实问题——“北京市养老保险权益保障” 为切口,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旨在揭示在多元主体参与、利益诉求交织的治理场域中,一种稳定、有效的 “秩序”是如何被构建和维系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 “合作治理的秩序逻辑”。
分论坛1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吴兰丽教授和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赵锋教授主持点评。
浙江杭州泰康之家大清谷养老服务公司肖欣慧总经理以《人工智能助力新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为题、西北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翟绍果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中民生治理的战略转型、机制创新与路径变革》为题、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静教授以《政府主导型、社会聚力型、市场驱动型:智慧养老发展的三条进路》为题、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凌文豪教授以《养老服务整体性理论及路径研究》为题、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以《智慧养老助餐服务运营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题、湖北省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冉明东教授以《让病历说话:智能社会医保治理的数字凭证革命》为题、武汉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张啸风处长以《数据治理模式下的医保与医疗协同发展实践》为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向运华教授以《职工医保:数字视角的成效与问题》为题、郑州轻工业大学公管学院院长代志明教授以《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成长的动力机制研究》为题、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张研副教授以《数智医疗赋能机制与演化路径分析》为题,做精彩发言。
分论坛2由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锐教授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杂志社编辑姜一兰主持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奎力教授以《数智化背景下的农村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设》为题、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强副教授以《数字化社会救助的治理张力:贫困模糊性与治理的技术化》为题、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任雅文以《数字绿色协同转型的居民福祉提升效应》为题、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政怡副教授以《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村寄宿儿童的校园霸凌研究》为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谢勇才副教授以《个人养老金财税优惠政策跨国比较研究》为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杨建海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国民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协同发展研究》为题、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梁荣成以《中华有为:基于企业家自我超越的干部队伍建设——以世界级领先企业华为为例》为题、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超群副教授以《中国公共社会支出的结构及其转向》为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诗雨以《基本医疗保险断保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为题、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双以《数字赋能与组织重构:社区嵌入式智慧养老的北安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为题,做精彩发言。
分论坛3由华中农业大学(社科版)杂志社编辑金会平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党支部书记周红云教授点评主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房亚楠讲师以《数字技术对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为题、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懿霏以《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研究》为题、电子科技大学数智公共治理实验室研究助理叶柯彤以《服务失败后高度拟人化的养老机器人是否更容易被原谅?》为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冯兰兰以《数字乡村何以赋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谭心月以《数字化背景下美德法三国数字医保的实践、挑战与发展趋势》为题、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袁晨瑜以《数字民生治理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全球困境与智能穿戴设备的实践探索》为题、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通以《悖论中的突围:数字政府“负能—赋能”转型机制研究》为题、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谭佳以《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长三角地区数字政府政策量化评价》为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琳以《省级数字政府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1个省级政府的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为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玥以《医保基金行政监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治理机制》为题,做精彩发言。
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社会保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薛新东教授总结致辞。
审核人:薛新东
编辑人:于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