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激情得到充分的燃烧——2019-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

发布者:李荔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475

 

陈云龙,男,共青团员,20002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801班学生,湖北省翻译协会会员。曾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员”称号,第二十六届湖北省翻译大赛校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第四届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中部地区选拔赛二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等。

白驹过隙,无论是谁都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回首过去的一学年,我悟出了一点想法: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让自己的激情得到充分的燃烧,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中湮没。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以学为本,态度与方法的巧妙结合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但学习的黄金时期却是学生时代,也即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期,同时,学习是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中心工作。我对待学习讲究态度和方法的结合,大二学年成绩专业第一,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如果能够帮助到你,便是极大的荣幸。

首先,我们需要继续对学习保持积极性。在我看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良好成绩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不仅意味着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也要求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曾经,我习惯于自己一个人思考,没有很强的意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但后来,我发现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有很多益处。首先,它会让我们敢于开口,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可以让我们思维发散,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其次,积极回答问题有利于为自己带来较好的平时成绩,借用金融术语,这可以为我们的成绩提供良好的“对冲”,减少最终期末考试的“风险敞口”。

其次,学习需要自信。换成直白的话说,学习上的自信就是直面自己的问题和弱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将弱项变为强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自己薄弱的学科和知识储备不足的领域。选择无视或逃避不会对现状有所改变,唯有选择行动,配以无畏的态度方能弥补原先的不足。就我自己而言,高考时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因此我上高中时没有练习过听力,进入大学之后很快便发现自己英语听力太差了,一段音频过去,只能听懂几个简单的词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一直坚持规律性地练习听力,一直到大二上学期四级考试为止,在这之后,我的英语成绩相比以前便有了质的提升,英语四级600+,其中听力满分。

最后,学习也是有规律的。我认为最朴实的一条规律便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学习固然枯燥,但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强迫自己比别人早起或晚睡几个小时大多时候效率低下,并没有很好的产出,甚至过犹不及,损害身体。学习也是简单的,一杆笔,一摞书,或者是一台电脑配上一张椅子和一把凳子就足够了,带的东西越多,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越不集中,效率也会降低。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去图书馆或者离自己遥远的教学楼,找到一个自己熟悉、喜欢并且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兴许效率更高。

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学习不等同于考试,当我们拘泥于课本时,最终收获的无非是一纸成绩,当我们从课本中跳出来时,迎接的却是全人类的智慧。作为优秀的公管学子,我们既需要学识的广度,也需要知识的深度。学识的广度需要我们广泛阅读,知识的深度需要我们回归原著。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读过大概50本书,这些书不是自己漫无目地读来消遣,而是各门课老师推荐我们读的,对,就是许多老师第一节课上开出的书单,既有专业课老师推荐的,也有公共课和通识课老师推荐的,前者对应的是知识的深度,后者对应的是学识的广度。阅读陆铭的《大国大城》,让我看到了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思路和政策的理性反思和批判;阅读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让我认识到所谓命运,无非是概率的捉弄;阅读阿蒂夫·迈恩和阿米尔·苏菲的《房债》,让我明白了债务的无弹性属性和其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

跳出课本,广泛涉猎,也可以让我们朝着复合型人才发展,主动学习经济学知识,自己就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萨缪尔森;主动探索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的奥秘,自己就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赫伯特·西蒙;主动将自己所学与政治学相结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萨缪尔·亨廷顿。

除了阅读书籍,也可以选择观看具有深刻意义的纪录片、电影等,亦可以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类讲座,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形成一个“广覆盖,深积累,宽领域”的知识体系。

课余竞赛,丰富生活

学习是我们当前生活的中心,但它并不是全部。除了学习,有接近无穷种可能性可供我们选择,竞赛便是其中“性价比”很高的一项,这也是过去一学年里我除了学习,投入精力比较多的地方。竞赛的种类和层级不尽相同,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性地参加。

参加竞赛需要我们付出什么?其实只有精力,需要我们把原本可以用来娱乐消遣的时间再次花在学习上。但是参加竞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认为有四点。第一,参加竞赛可以培养“逆商”,竞赛意味着竞争,竞争意味着有输有赢,我参加过很多竞赛,但事实上能够获奖的只有一部分,剩下的都是挫折,背后隐含着当时的不甘与伤感,但换种角度思考,挫折也是一种财富,每多经历一次挫折,我的心智便多一分强韧。大一的时候,当我遇到失利时,只会沉溺在悲伤与逃避之中。但现在遇到同样的情景时,我更多的是反思与总结。第二,参加竞赛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充实。微观经济学认为消费产生效用,我们对时间的使用也会产生效用,如果感到生活乏味无聊,没有期盼与欲望,则说明对时间的利用产生了负效用;反之,如果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充实感,有着强烈的成就渴望,则说明对时间的利用产生了积极的正效用。参加竞赛就是产生正效用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三,参加竞赛可以和自己的学习兼容,这可能是最能体现参加竞赛性价比的地方,我在准备英语竞赛时事实上也在提高着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准备城市管理竞赛等学术竞赛的时候事实上也在规范自己的研究技能。第四,参加竞赛可以让我们收获自信,当我们能够在竞赛中获奖时,自己某一方面的实力也便得到了证明,这可以显著增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结,是我们的责任。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从中美摩擦到香港、台湾问题,从气候变化到“新冠肺炎”疫情,每件事都值得我们用自身所学去深思,去探索,去发现。站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上,我们完全可以对政经时事给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视角。就以最近的热点时事为例,美国大选,民调的表现为何如此糟糕?从调查方法角度上考虑,不难看出,主流民调机构使用的样本可能是有显著偏差的;高等级信用债券接连“爆雷”违约,真的仅是资本市场的事情吗?事实上,部分国企和城投公司发行的高等级信用债券有着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因此它事实上会牵涉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问题,而这又与我们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十四五”规划已出,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的蓝图也已浮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国家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