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努力,岁月不负——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正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者:李荔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1230

   王正,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安徽滁州人,1998年11月出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 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等荣誉;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主持或参与博文杯、大创、挑战杯等多项科研活动,目前已经成功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回顾大学三年,从大一的懵懂和迷茫、到大二的初醒和勤勉。再到大三的成熟与收获,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只需要努力,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勉努力,认认真真得做好每一件事,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最初的那个梦想与渴望。

 

所欲何物,事预则立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条船,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都要给自己找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像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我们的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颗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我们要明白自己所欲何物,这个“物”就是我们的坚定的目标,它是我们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即使是天才必然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一无所获

他深知目标和计划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他也一直在不懈地寻找和追求着它们。2017年9月份,大一初始,同所有大一新生一样,都沉浸在大学生活的快乐和欣喜之中;一点烦恼都没有,每天都晕晕乎乎的过着,毫不在意那在我指间悄悄流逝的时光。时间转眼到了11月份,渐渐地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够一直这样散漫而空虚的生活下去了,他开始尝试去思考大学毕业要去做什么?为了实现毕业时的目标需要做什么?该去实践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等问题。

作为一个大一学生,他对于毕业出路,大学目标之类的宏大愿景十分陌生,于是他就积极和辅导员老师、导助师姐,以及一些优秀的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在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保研、考研、出国、就业等出路后,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选择了保研推免这条荆棘和收获并存的道路,并且为之静心耕耘了三年。

在做出大方向的选择之后,他积极地去搜寻关于推免的所有有用的信息,开始精心研读学院的推免细则,找出推荐免试所重点考核或者要求的一些指标,比如专业排名,四六级成绩,综合加分等等,做到心中有数。随后,他又针对每一个大指标制定了各自的分目标,并且尽量做到方案细化和阶段化,提高计划的可执行性,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后,又会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评估计划的完成度和可行性,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完善,下学期到来在计划中又会出现相应的目标和内容,如此周而复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直到目标实现。

心无二用学海泛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青年人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段话让他深受鼓舞,学习是学生的义务,我们大学生也是学生,因此,学习依然是我们的不可推脱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下大功夫去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他深知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下定推免决心之后,学习成绩是推免考核的核心指标,因此他也一直将专业学习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一要务。首先,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这学期有多少学分的课程?哪些科目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去掌握和关注?为此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等等。然后,为了确保这份计划得到较好执行,他会一心一意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打牢专业功底。课前,他会主动去预习一些难度较大,理解较为吃力的课程;课上,他会专注听讲,争取当天的知识全都消化掉;课后,会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薄弱项和不足。还会主动的去阅读一些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著作如《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西方行政学说史》等去扩充自己的视野。

学习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习惯,它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践行,这样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最终从学习中获得巨大益处。事实证明,他的努力的确获得了回报,他的专业成绩位居专业第一,专业素养也经受住了考验,最终,以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均位于班级第1的优异成绩成功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实现了我最初的梦想。

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古希腊哲人说,世界上除了贫穷,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无比羡慕于他人那站在灯光下的光鲜亮丽,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所羡慕的一切,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努力。那一切,并非突如其来,全都是早有准备。那些让人羡慕的成就背后,往往是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努力;是面对困难时的不退让,坚持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正如东汉张衡所说:人生在勤,不劳何获,我们只有做好耕耘,才会有所收获,我们做三四月的事情,八九月就会有答案。大一时,王正为了提高微积分等科目的成绩,白天课上认真听讲,晚上下课就在图书馆认真整理笔记、刷题复习到自习室关门,为了提高大学四六级的成绩,他每天积极备考,一大早就起来背单词,记短语,做好一点点的积累。为了做大创,他和团队伙伴遍查文献,笔耕不辍地撰写立项书,初稿完成之后又连夜前往老师家中登门请教,反反复复的修改完善;为了积累科研经历,利用大二暑假在武昌区实习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去确定选题,搜集材料并撰写论文,之后又去自主向专业期刊编辑处投稿,文章被打回来修改了很多次,最终在数月之后才得以见刊。这些经历都在启示着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一个人必须通过努力,时间才会给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不要质疑你的付出,我们也不需要去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这种问题,我们只需要明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个道理就行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地为你的未来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乐于实践服务于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大学三年,王正一直积极参加团学组织工作,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奉献自己,服务他人。

他认识到了班级是一个整体,需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班级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他认为我们青年人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因此,他积极的通过志愿服务奉献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在担任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服务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运行中心的主任,负责武昌区起义门社区实践基地的运营和服务期间,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精神,和服务团的小伙伴一起针对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及其子女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民汉双语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引领教育活动。当武汉军运会到来的时候,他积极主动的去申请军运会赛会志愿者并担任了观众服务处主管助理,负责200多位志愿者工作的管理、协调以及观众服务工作,在赛会期间,他们每天都要凌晨起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返校,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些奋斗的时光也是值得回忆的。在奉献自身,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自觉地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最后,他想说,“我们每一个人所选择的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迷茫,但是请记住一点,我们不仅要努力,更要先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有迷茫,有彷徨,但是都不要忘了努力。很多时候,我们的彷徨,大多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是知行不合一所造成的。无论何时,我们作为学生,我们都要抓住学习这一个核心,因为它会给我们以选择的余地调整的空间,只有抓住了它,我们才可能有一往直前和急流转向的资格”。

 

获奖记录:

1.2020年10月:获得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

2.2020年9月:获得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一等奖。

3.2020年6月: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一等奖。

4.2020年5月:获军运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志愿之星称号。

5.2019年11月,获得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党史国情知识大赛优秀奖。

6.2019年10月,获得2018-2019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7.2019年9月,获评校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成果”。

8.2019年5月 获得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9.2018年12月,获得2017-2018学年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10.2018年11月,获得校运会单腿火车跑项目第二名。

11.2018年11月,获得校运会旋转背投项目第六名。

12.2018年10月,获得2017-2018学年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13.2018年5月,获得2017-2018学年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14.2018年5月:获得公共管理学院2017-2018年“文明寝室”3次。

15.2017年12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一等奖。

16.2017年11月:获校2017年“十九大网上知识竞答”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