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陈娜、钟嘉)9月12日,行政管理系学术新锐论坛(第9期)交流活动在文瀚楼北803B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活动由行政管理专业2023级本科生钟嘉以《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技术悬浮”问题的生成逻辑与破解路径》为题分享调研成果,行政管理(数字治理实验班)2024级本科生周海婧主持,行政管理系魏萍老师全程指导。行政管理系各年级学生参与。
钟嘉同学从调研背景、调研过程、核心发现与创新性成果四个方面来展开汇报。她首先指出,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交汇的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却普遍面临“技术悬浮”困境——技术应用浮于表面,难以真正解决乡村实际问题。于是为了系统剖析数字技术在乡村落地难的深层症结,钟嘉带领数乡深植队前往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这一数字乡村建设先行试点地区展开深入调研。调研发现,椒园镇存在明显的“技术悬浮”现象,具体表现为数字化供给与实际需求错位、乡村内生动力缺失、数据盘活不足以及数字红利的差异化分配。基于椒园镇三个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村庄的总结分析,抽象问题变得更加真实可感,引发听众共鸣。
在深入分析环节,钟嘉同学引入技术生态理论,从“内生态失衡”和“外生态脱嵌”两大维度,深刻揭示了“技术悬浮”现象背后复杂的生成逻辑。针对这些症结,提出了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递进式破解路径:第一步进行技术适配,通过人性化界面、本土化功能、闭环化响应机制让技术真正“懂乡村”;第二步强化组织协同,构建多元运维体系、培育本土技术骨干、实施结对帮扶,确保治理“有支撑”;第三步着力环境优化,通过分级投入、正向激励、数据安全保障,推动发展“可持续”。这一“懂乡村-有支撑-可持续”的递进路径,为椒园镇破解“技术悬浮”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汇报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调研报告展开了深入讨论。同时魏萍老师对汇报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需进一步说明椒园镇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突出其作为先行试点地区的独特价值;二是强调原始访谈录音与文本的保存与管理,为研究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提供支撑;三是建议政策建议部分更紧密贴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避免“悬浮”于村庄现实之上。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对技术治理问题的研究,以田野视角追踪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动态,推动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良性互动。
第九期行政管理系学术新锐论坛至此圆满结束。本次汇报不仅展现了本科生学术研究中 “理论-田野-实践” 的联动思维,更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了学术探讨与政策实践的对话,为后续技术治理领域的实证追踪与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彰显了学术新锐论坛在培育学术素养、促进青年学术成长与服务公共管理实践议题中的学术价值。
审核人:王军鹏
编辑人:李 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