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观恒)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我院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加强科研方法学习,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于10月24日晚在文添楼311教室举办了第316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新东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员李观恒主持。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2023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薛老师点明问题意识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研究方法永远为解决问题服务,找到合适的选题才标志研究的开始。接下来,薛老师生动讲述了三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历程与成就,深入论证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介绍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John J. Hopfield与Geoffrey E. Hinton的研究起点及其理论突破,薛老师强调了只有提出“好问题”才能引领伟大研究。他还启示同学们发现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质疑中坚持前行,而非止步不前。
其次,薛老师通过讲述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Barry J.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的重大医学发现及其被学界接受的漫长历程,提醒同学们对待主流与权威观点应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只有克服惯性思维、坚持独立思考,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再次,薛老师在讲解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ichard H. Thaler的研究贡献时,强调了行为经济学作为一个前沿领域,具有显著的批判性。他以此为例,提及了目前国内学界在研究选题中的局限性,指出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巨大差距,启发同学们关注学术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潜在挑战。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独到见解,薛老师告诫广大研究生们要放眼长远,在细分领域中扎实积累。只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对于“问题来源于何处”,薛老师给予了富有见地的解答——一流学者通常具备好奇心和质疑力等先天素养,能够通过直觉与悟性提出问题;而普通学者则需要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学术会议以及研读经典著作等后天训练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此外,薛老师还谈到“什么是科学研究”,他指出社会科学应借鉴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通过严格控制观察条件和精确记录数据,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至此,第316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学术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学术前沿领域,运用多学科知识选择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并激励同学们放眼长远、潜心沉淀,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来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