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地理与城市交流营”开营与学术交流活动

时间:2024-07-03浏览:5013

    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莉 黄俏俏 林逸涵)2024年6月25日,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地理与城市交流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隆重开幕。本次活动为期1天,包括开营仪式、专家讲座、学生交流三个环节。

 上午9点,开营仪式在文泉楼北楼203室举行,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冬根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港澳台教育中心主任郑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交流部兼港澳台办公室副部长李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广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田艳平等嘉宾出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广科教授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以及师生们表达热烈的欢迎。他详细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育理念、学术成就及与香港浸会大学的交流情况,并特别强调此次交流活动的重要性。此次交流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交流平台,推动两校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港澳台教育中心郑影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国际交流情况。她指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将国际交流与合作视为提升教育水平、拓展学术视野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组织了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学生交换、学术研讨会等。期待通过此次与香港浸会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能够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冬根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香港浸会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此次交流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城市化研究的深入展。 

 随后,进入专家讲座环节,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田艳平教授主持。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彭铟旎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金婷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欧逸夫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贺三维教授对“地理与城市”相关议题进行深入阐述。

 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彭铟旎以“海归的回流研究:一个理性、情感与关系的交叉关系视角”为题,通过质性深入访谈探讨了理性、感性和关系性如何在过去几年中同时影响着留学生的返乡决定。她指出,留学生的回国决定会受到理性、情感和关系因素的交叉影响,这些留学生回国的决定反映了微观、宏观因素对留学生的学习、职业和流动性的交互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金婷围绕“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共享电动滑板车链接流量”进行分享。她通过对旧金山进行案例研究,使用GBDT模型来研究非线性关系,探讨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共享电动滑板车的链接流量。研究强调基于路线的建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欧逸夫以“城市轨道交通扩张与空气质量:聚焦网络效应”为题,通过设计准自然实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城市轨道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会随时间改变,取决于网络密度和规模,其产生的网络溢出效应还会进一步影响新开和现有站点附近的空气质量。此项研究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贺三维以“居住环境变化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影响——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为题,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整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贺教授指出,流动人口在心理融入方面整体上呈现出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身份认同维度上得分最低。此外,建成环境的主客观因素均会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并通过情感与社交支持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下午为全英文学生交流活动。其中第一组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梁辉副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金婷助理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颖智讲师和香港中文大学刘钰博士作为主评议人。在同学们汇报后,评议人就“引用文献的形式”、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数据获取”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并就“韦伯理论”、“城乡均衡”“家庭照料”、“性别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第二组学生交流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玥副教授主持,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王冬根教授、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余姗、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源和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研究生郑镕作为主评议人。在同学们汇报后,王冬根教授和王玥副教授对同学们的研究汇报给予了细致中肯的评价,余姗博士、梁源博士、郑镕博士也分别对各位同学的论文选题、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实践价值等方面表示肯定,对论文表述与撰写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就“家庭内部资产分布”、“工具变量的使用”、“住房属性”、“绿色金融”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本次交流活动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和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活动不仅为两地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也为推动两地在地理学和城市研究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交流的深入,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术视野,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他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为推动城市化研究的深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