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科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同行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科

时间:2022-10-28浏览:2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新起点、新征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现实场景和创新动力。中国公共管理学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知识话语、智库建言等方面始终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同行。

 一、以答时代之问为导向推进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公共管理学科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最有优势,也最有责任服务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社会科学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策性、实践性特征。答时代之问是推进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导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积极推动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20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文要求各培养单位加强应急管理方向建设。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服务国家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实践,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和知识应用体系,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始终呼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坚持“优化存量、做好增量”,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例如,为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共政策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数字治理作为新的学科前沿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公共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大需求为导向,公共管理学科开始逐渐形成以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科为基础,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数字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城乡公共治理、全球治理等学科方向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二、以回应国家治理之需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公共治理人才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致力于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高远抱负、责任担当和公共精神,理解中国国情,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知识、素质、能力相融合的一流公共治理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公共管理学科坚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以教育部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建设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一流专业,做强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重要讲话精神,公共管理学科积极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高效协同的育人新格局,努力培养学生以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以知识素质能力深度融合为导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积极推进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持续优化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公共管理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体现了面向国家和社会,拥抱数字信息化与技术革新的时代特色,例如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MPA教育改革项目,全方位呼应专业化人才培养需求和数字治理素养的时代要求。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植根于中国情境、中国实践的案例教学。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亦积极举办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为培养一流公共治理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三、以讲好中国治理故事为核心推进公共管理研究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管理研究聚焦“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力图展现和阐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国之治”。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并非基于理论预设,而是从公共管理实践出发,着眼于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现实需求和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公共管理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在研究阐释本土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者通过课题研究、撰写论著等多种方式阐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公共管理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对国家治理进行阐释,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关注“治理创新”、阐释“制度逻辑”、助力“高效能治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等领域的伟大实践进行跟踪、刻画、阐释,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管理研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实践中新问题、新矛盾,动态把握阐释实践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高效能治理服务高质量发展、回应民众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求。

  公共管理领域学术交流活跃,通过联合研究、学术会议等推动合作对话、发展互鉴,持续扩大学科国内国际影响力。公共管理研究以智库平台为载体,致力于通过决策咨询、专家建言等方式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政、社、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中,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四、以中国情境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话语体系

   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答时代之问、回应国家治理之需过程中,公共管理话语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主体性特征,并非简单照抄照搬西方理论,凸显公共管理研究的原始创新价值。

  公共管理研究根植中国情境,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案例研究,注重小切口、大问题,宏观视野与微观检视相结合。《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组建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积极设立案例专栏,推动以中国实践为起点,具有原创性理论创新,阐释伟大变革,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案例研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研究型案例建设,并致力于推动研究型案例、教学型案例和案例分析大赛形成相互嵌套的一体化案例建设体系,积极运用中国话语、中国概念、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优势,构建学界与实务界学术共同体、师生学术共同体,共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话语体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挖掘历史并呈现传统中国治道的当代价值是公共管理话语转向与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公共管理学者积极将古代中国治理思想、管理智慧、文化传统纳入学科知识体系,积极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五、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展望

  回顾过去十年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不仅有助于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深度融合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更有助于通过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植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知识创新,基于理性反思和多学科交叉融通创新推进学科体系转型与重构,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理论视角和思想智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news.cssn.cn/zx/bwyc/202210/t20221027_5554524.shtml